发表时间: 2021-09-30 16:30:19
作者: 珠海大横琴城市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
城,所以盛民也
民,乃城之本也
人心往之,城必兴焉
衡量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一个关键指标
就在于基础设施的质量有多过硬
居民能否生活得更方便、舒心
高楼大厦看得见,颜值显发展风貌
地下空间看不见,品质藏城市良心
9月
北京、上海、淄博等城市出台
关于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地下空间在城市中的重要程度愈发凸显
对于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地下「宫殿」
你,了解它吗
瞰行业
与历史对话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源和财富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城镇化进程。
历经300余年,从浅层利用到大规模开发,从解决城市问题到提升城市竞争力,空间资源的集约复合利用已经被视为是支撑城市现代化持续发展的标准范式。
1883年
世界第一条地下管廊在巴黎建设。
1861年
英国在伦敦市区兴建综合管廊。
1893年
德国在汉堡市兴建综合管廊。
1926年
日本开始建设综合管廊。
1958年
北京长安街建设中国第一条地下管廊。
从浅层到深层
21世纪以来,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也仍遵循着这一地下空间的轨迹。2016-2019年以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地下停车为主导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每年以1.5万多亿人民币规模的速度增长。
“十三五”期间,地下空间开发为推动中国经济有效增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历史使命
地下空间利用决定着城镇化质量与品质,成为新型城镇化一个重要的显性特征。
地下空间发展符合城镇化客观需要,且具有迫切性:通过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科学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汲取国际成功经验,注重品质发展,可以实现地下空间开发的多功能利用,实现统筹缓解城市灾害、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城市内涝等“城市病”。同时,以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推动美丽城市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觅未来
与城市发展同行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的发展与城市变革息息相关。
新型城镇化地下空间总体格局
中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态势与城镇化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粘附特征,这一特征仍将长久地凸显于世界地下空间发展版图之中。
此外,地下空间格局与中国高铁“四横四纵”主要脉络基本一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以地下交通为支撑的地下空间发展态势。
▲图片来自《2020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
产业发展趋势
2014年起,中国以地铁为主导的地下轨道交通,以综合管廊为主导的地下市政快速崛起。
多元、绿色、智慧引领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超额完成试点任务,基本达成“管廊万里行”。
政策密集型产业
根据各级政府公开文件整理,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颁发有关城市地下空间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463件。
从地下空间治理文件的效力层级来看,以规范性文件为主,占总量的80%。但仍未有地下空间相关法律、部门规章。
从主题类型来看,以地下停车、综合管廊、地下管线、轨道交通等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为主导,共35件,同比略降。由于地下空间规划以及综合管廊规划、运维等国标相继出台,各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有据可依,因此新增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大幅减少,导致2019年法规政策新增数量锐减。
蓄势扬帆,砥砺奋进
助力宜居城市的建设
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让城市更精彩
我们一直在努力……
内容:刘礼仪、2020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
编辑:陈云娟
审核:张帆、张春芃